相对于饥一顿饱一顿的野生鱼虾,养殖鱼虾拥有每餐均衡的饮食以及主人的精心呵护,但养殖鱼虾往往却都存在抗应激能力差的公主病。这其间的原由大有学问。
早在2004年,美国著名的鱼类营养学家John Halver在对大马哈鱼幼鱼运输应激的系列研究中发现,应激会导致鱼体内自由基的大量堆积,为应对这种挑战,鱼会合成大量的含硒自由基消除酶—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,这会大量消耗鱼体内储存的硒。如果鱼体内储存的硒不够,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就会受限,鱼就会遭到应激产生的自由基的攻击,并进而导致应激损伤甚至死亡。因此,肌肉的硒含量可以作为鱼虾抗应激能力强弱的指标(John E. Halver等,2004 )。
鱼虾由于是变温动物,细胞膜上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,对自由基损伤的敏感性极高,因此野生鱼虾天生都是富硒产品(>200ug/Kg),鱼粉也都是富硒原料。这些硒绝大多数都是以硒代蛋氨酸的形式储存在肌肉里的,同时也只有硒代蛋氨酸能够储存在鱼虾体内。
养殖鱼虾由于食物硒代蛋氨酸来源的限制,例如海洋性原料添加减少以及普遍性应激导致的硒消耗,所以养殖鱼虾的肌肉硒含量普遍远低于野生鱼虾。这是导致养殖鱼虾抗病抗应激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。
新一美公司作为国内首家L-硒代蛋氨酸的生产厂家,收集并检测了大量野生及养殖鱼虾肌肉硒含量的数据,以期帮助大家探寻到提高养殖鱼虾抗病抗应激能力的比较数据。